中新網5月31日電
5月31日,衛生部就《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2012)》舉行發布會。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司長秦懷金介紹說,當前中國兒童營養,尤其是早期的兒童營養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問題可通過將兒童營養改善提升為國家戰略等措施得到改善。
秦懷金指出,改善中國兒童營養問題的具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將兒童營養改善提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扶貧開發戰略,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兒童營養改善經費保障機制。
——加強多部門合作,探索有效的兒童營養改善合作模式。2011年,衛生部與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啟動了西部地區消除嬰幼兒貧血行動,目前西部地區已有11個省的23萬兒童受益。下一步,衛生部將進一步加強與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兒童營養改善力度。
——在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改善兒童營養與健康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公共衛生重大專項。突出重點,優先干預。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為重點,以6歲以下兒童特別是2歲以內兒童為重點,以流動和留守兒童等弱勢兒童群體為重點,實施兒童營養與健康干預項目。
——切實加強婦幼保健服務和健康教育,積極開展營養知識宣傳和普及,加強合理膳食指導,提倡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加強孕產婦的營養指導,合理補充營養素,預防和治療孕產婦貧血等疾病。倡導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開展嬰幼兒科學喂養與營養素補充指導,促進合理添加輔食,預防和治療營養不良、貧血、肥胖等兒童營養性疾病。
——逐步完善兒童營養監測系統,將兒童營養狀況作為評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及時分析兒童營養狀況與變化趨勢,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改善兒童營養策略措施。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兒童營養狀況相關信息,交流兒童營養改善的有效策略和干預措施,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截至2010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為3.6%,生長遲緩率為9.9%。2歲以下兒童貧血問題突出。城市和農村5歲以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發生率逐年上升。9.9%幼兒生長遲緩.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兒童的平均生長發育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生長標準,接近西方發達國家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但截至2010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為3.6%;生長遲緩率為9.9%,人數超過1000萬。
農村地區更為明顯。2010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兒童低體重率、生長遲緩率分別為8.0%和20.3%,比1998年分別下降了45%和44%。
2歲以下兒童貧血突出
報告顯示,2010年,6-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高達28.2%,13-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為20.5%。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蔭士安表示,6個月-2歲兒童更易貧血與兒童在這個時期生長發育快、對營養需求量大有關系。為此,在喂養上,6個月之內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之后要逐漸添加輔食。在這個過程當中,在繼續母乳喂養的同時,添加輔食的質量和數量是否能夠充足,里面含鐵豐富的食物是否多,成為影響兒童是否貧血的重要因素。
城市農村小胖墩均增多
城市小胖墩的數量也越來越多,2005年,我國城市和農村5歲以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發生率,分別為5.3%和3.9%;2010年,城市和農村分別升至8.5%和6.5%。不僅城市地區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地區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也逐漸顯現。
蔭士安表示,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加,不僅僅是兒童,成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蔭士安說,這是由于由過去的膳食構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過渡到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加上活動量減少和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眾多的因素導致超重和肥胖的增加。